发布时间 :2025-09-10
广州市科之蓝仪器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总部设立在中国广州。十多年来,科之蓝凭借专业的技术与优质的服务、及时响应的售后与商务团队,赢得了众多国内外知名品牌的信任并成为合作伙伴,力在为客户提供国内外一流的科研实验室仪器,助力高校、企业、科研院所以及各大医院的学术研究。产品和技术覆盖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室、理化工业科学研究室、动物实验研究室三大主线研究领域。
数字病理系统是病理学领域一场深刻的技术变革,它通过将传统的玻璃病理切片进行全切片数字化扫描,生成高分辨率的数字图像,并借助计算机软件、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对其进行查看、管理、分析和共享。这不仅是简单的“纸质档案到电子档案”的转变,更是开启了一个全新工作流程和诊断模式的“数字新时代”。
一套完整的数字病理系统由三个不可或缺的核心部分组成:
1. 全切片扫描仪
这是整个系统的物理入口,负责将光学图像转化为数字图像。其技术核心在于:
精密光学与自动化平台: 采用高数值孔径的物镜(如20倍、40倍),配合高分辨率的CCD或CMOS传感器,通过高精度的步进电机控制载物台在X、Y、Z轴上进行纳米级移动,确保每一帧图像都清晰对焦。
自动对焦技术: 这是保证图像质量的关键。系统通过基于激光或图像的实时对焦算法,在扫描过程中动态补偿玻片厚度不均和弯曲带来的焦距变化,确保整张切片从中心到边缘都处于最佳焦平面。
高通量与高灵活性: 现代扫描仪分为高通量(批量处理)和紧凑型(日常诊断)等多种型号。部分高端型号支持多荧光通道扫描、Z-Stack(景深扩展)扫描,并能自动识别组织区域,优化扫描效率。
2. 图像管理软件与存储系统
这是系统的“数字大脑”,负责处理、存储和管理海量的数字切片数据。
数字切片格式: 生成的数字切片采用多分辨率金字塔结构,使得在网络上浏览时,无论缩放级别如何,都能快速加载对应分辨率的图像块,实现流畅的缩放和平移体验。
病理信息管理系统: 类似于医院的PACS,用于存储数字切片并与医院HIS/LIS系统集成,实现患者信息、诊断报告和切片图像的一体化管理。它支持权限控制、版本管理和审计追踪。
安全与存储架构: 一张高倍扫描的切片可能达到数GB甚至数十GB。系统需要强大的网络附属存储或云存储解决方案,并确保数据安全、备份和长期可访问性。
3. 可视化与分析工作站
这是病理医生进行诊断和研究的直接交互界面。
专业显示器和软件: 配备经过色彩校准的高分辨率医用显示器,确保数字图像的颜色与原始镜下观一致。专用软件提供丰富的查看工具,如缩放、平移、长度/角度测量、注释和并排对比。
人工智能集成平台: 这是数字病理最核心的价值延伸。现代软件平台提供开放的API接口,允许第三方开发的AI算法无缝集成到诊断工作流中。病理医生可以在查看图像时,一键启动AI辅助分析。
数字病理系统带来的不仅是便利,更是能力的飞跃。
工作流效率提升:
玻片“永不丢失”: 数字归档解决了物理玻片存储、查找和运输的难题。
远程协作与会诊: 专家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访问同一张切片进行会诊,打破了地理限制,特别有利于基层医院获取顶级诊断资源。
无缝整合: 便于开展多学科会诊,临床医生、放射科医生和病理科医生可以共同讨论同一患者的数字影像资料。
诊断能力的增强:
AI辅助诊断: AI算法能够作为“第二双眼睛”,自动识别可疑区域(如肿瘤细胞、有丝分裂)、进行免疫组化阳性细胞的定量分析(如乳腺癌的HER2评分)或对肿瘤区域进行精确分割。这大大减少了重复性劳动,并提高了诊断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高级图像分析: 可以对组织微环境中的多种细胞类型及其空间关系进行定量分析,为复杂的生物标志物研究和精准医疗提供数据支持。
教育与质控的标准化:
数字切片库为住院医师培训和继续教育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标准化的教学资源。
通过数字切片进行内部质控和同行评议,流程更规范,结果可追溯。
尽管优势明显,数字病理的全面普及仍面临挑战,并持续向更高水平演进。
挑战:
初始投资与存储成本: 高性能扫描仪和存储基础设施价格不菲。
标准化与法规: 需要建立扫描、存储、显示和AI算法的行业标准。不同国家对于数字病理作为原发性诊断的法规审批进程不一。
工作流整合与变革管理: 将数字系统无缝嵌入现有工作流并改变医生的传统习惯需要时间和培训。
发展趋势:
深度学习与更智能的AI: AI模型正从单纯的检测和计数,发展到预测基因突变、预后判断等更复杂的任务,迈向“预测性病理学”。
多组学数据整合: 将数字病理图像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数据进行关联分析,旨在发现新的生物标志物和疾病亚型。
云计算与Web化: 基于云平台的数字病理系统正在兴起,它降低了医院的本地IT负担,并通过Web浏览器实现随时随地的访问,促进了更大范围的数据共享和协作研究。
三维病理与多模态融合: 通过对连续切片的扫描和三维重建,生成三维组织结构。同时,将病理图像与CT、MRI等影像进行融合,提供更全面的疾病视角。
数字病理系统远非简单的数字化工具,它是一个强大的计算平台,正在将病理学从一门依赖于主观经验的显微艺术,转变为一门基于客观数据的定量科学。通过将组织形态信息转化为可计算、可挖掘的数据,数字病理正在释放病理切片中蕴藏的深层信息,最终推动精准诊断和个性化治疗迈向新的高度,成为现代医学数字化转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电话 :
地址 :
电话 :
地址 :
电话 :
地址 :